聖誕水晶球DIY!跟著雙Q用冷靜瓶原理做聖誕節裝飾

超級無敵簡單的水晶球分享來囉!只要「水+膠水+亮粉+裝飾品+空瓶」就能立刻完成美美的聖誕水晶球!它跟「冷靜瓶」的製作方式是一樣的,只是多了聖誕裝飾而已,網路上的做法百百種,雙Q媽咪幫大家實驗好完美比例!文章內有詳細的作法,只要跟著做就能成功了,一起動手做一個給寶貝玩吧!

Read More
沒想到可以這樣玩聖誕樹 ! 小兄弟的玩樂實驗室教你做紙板旋轉聖誕樹 !

1️⃣ 剪出100片長形紙板。
2️⃣ 對齊後在側面畫一條斜線,從畫線的地方裁剪,剪成由長至短的100片紙板。
3️⃣ 打洞器在中間打洞,標上1-100的數字。
4️⃣ 底板用熱融膠固定竹筷子,請小朋友從1串到100,就完成了!

Read More
如何更有聖誕節的感覺?跟著滾妹一起做七彩透光聖誕樹、玻璃彩繪貼

這週繼續為聖誕節的佈置做準備,好喜歡陽光穿過彩繪玻璃窗的感覺,所以這一次利用書面保護膜和玻璃紙來玩玩簡單的「彩繪玻璃」。書局常見的玻璃紙大致是紅、黃、綠、藍四色,不過滾媽在文具連鎖行找了紅、粉紅、桃紅、黃、綠、淺藍、深藍等7種顏色,讓色彩的組合更豐富、更多層次。

Read More
【專家文】提升孩子注意力 一個練習有效提升

這個實驗隨機分配受試者(平均年齡為11.76歲)到實驗組及對照組。
實驗組需要參與八週的正念課程,
對照組則是參八週的SCRATCH課程。

結果顯示:
1. 實驗組的持續性注意力測驗成績在八週後顯著高於對照組。

2. 介入前,持續性注意力比較好的受試者會有比較好的CEN-DMN網絡平衡。

Read More
寶寶的生活作息如何安排較好?0-4歲原來差異這麼大

1歲以下的孩子
體能活動:
可以多透過互動性的地板遊戲來活動,例如:放孩子喜歡的玩具在地板上,鼓勵他爬行。
如果孩子還沒有移動能力,每天至少要有30分鐘的tummy time。
註:Tummy Time(俯臥時間)指的是寶寶在清醒的狀況下,在趴姿下抬頭。

靜態活動:
鼓勵閱讀/說故事時間,
但不建議使用螢幕,也不建議維持靜態活動超過一小時,例如:坐娃娃車。
睡眠:
0-3個月睡滿14-17小時;4-11個月睡滿12-16小時。

Read More
好無聊、不想做! 孩子缺乏動機原來是這 3 個原因

很多家長煩惱孩子總是坐不住,專注力不足,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動機不足!治療師佩佩老師指出,孩子不想做某件事的時候,大人是有方法做引導的,其中在分析動機缺乏原因時,可以先從興趣、成就感及難易度來評估,趕快來看看引導流程是什麼吧!

Read More
繪本看什麼?《牆壁大戰 WALL WAR》讓孩子思考做自己與自私的差別

好友林柏廷的插畫繪本的新作《牆壁大戰》不管書名或出版的時間,都恰恰好反映了近來最受矚目的國際性議題。這種高明的接地氣的出場氣氛,完美得像無縫接軌一樣。

一如他近年幾本獲獎無數的好作品,《牆壁大戰》是一本可以輕鬆看,也可以沈重讀,一本「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精彩繪本。熱鬧可以解讀精妙,門道有時也會看成隧道(tunnel vision/狹隘視野),一如既往,這本完全開放讀者自由想像,鼓勵不要預設立場的繪本,完全符合柏廷近年一貫的創作態度:沒有標準答案,作品才能真正開啟和讀者的互動和對話。

Read More
彩色膠帶變化無窮 2歲寶寶也能成大藝術家!

這幾天沒有分享我們的玩學活動,因為媽媽在準備Brenae 的生日活動,沒錯Brenae 要2歲了!媽媽也不斷的想起3年多前,也是Nyle 快2歲時開啟了我們的玩學活動,一路持續到現在呢!感覺2歲是個大進展,從獸人?進展到智人?!哈哈哈

Read More
曬衣夾怎麼玩?職能治療師教妳3招(上)

職能治療師吳姿盈用居家常見的素材-曬衣夾,來教大家怎麼用曬衣夾幫助孩子發展,快來看看吧!

曬衣夾也是我很常用的教材之一

讓孩子捏捏夾夾的過程中

可以促進小手前三指的動作發展

而且很好取得,不用花錢就能玩出很多變化!

Read More
如何引導孩子覺察情緒?爸媽都該知道的5個要點

不知道大家最近過得好嗎?既然今天說到情緒,就來個小練習吧!
👉🏻說說今天的心情、最近過得如何?
👀治療師我呀~我最近其實有一點點焦慮,因為疫情的關係明天開始就要被暫停上班了,害怕因為這樣收入就減少了很多⋯不過也許也是個趁機好好思考人生的好機會(笑)
情緒一直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主題,甚至連成為成人的我們,也每天都還在學🤔

Read More
猜拳只會出布和剪刀?原來孩子是這個這個功能沒發展好

孩子不是時間到了就自動會用剪刀或拿筆寫字喔!現在小朋友花太多時間在玩聲光玩具或電玩,要不然就是眼睛盯著平板電腦一直看,幾乎沒有動手做的時間,導致孩子的「手功能」發展不完全,進到幼兒園或小學才發現剪刀用不好,字寫不正、握筆不正常等狀況,因此大部分醫師及治療師都建議學齡前(6歲前)幫孩子「刻意練習」,爸媽可以怎麼做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