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身為家長的你,或是成長中的孩子都是喜歡被讚美的。不過讚美是一種說話的藝術,一方面,想讓對方接受你的心意,另一方面,又擔心將孩子說得太滿,他容易得意忘形。有時,若孩子覺得家長並非真心讚美他,只是想透過「讚美」來控制他,反而磨耗彼此的親子關係。
當孩子的某些行為好壞參半,有些行為表現得很好,但也有些地方家長希望孩子調整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呢?
Read More常聽見有人會取笑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認為他們根本就是過動兒,然而真正的過動症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簡單。過動症(ADHD)是兒童精神疾病中最常見且影響廣泛的一種,根據統計,一般兒童人口當中約有5-10 %的人被診斷出患有此病。如果你是一位教師,該如何有效地與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呢?而若你是一位家長,又該如何進行自我評估?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呢?本篇文章首先帶大家了解過動症常見的行為症狀,並提供一套有效的評估標準。同時,我們也將針對 5 個關於過動症的常見迷思進行澄清,並教導老師們如何與家長進行更為順利的溝通。一起來深入探討這些主題吧!
Read More記得我們很久以前分享過適合兩歲以上的孩子簡單的配對遊戲,顏色配對跟形狀配對。
對兩歲孩子來說,紅色、藍色、黃色…等等這些顏色,或是正方形、三角形…這些形狀,他們其實不知道相對應的名稱,但我們怎麼讓他們做一個顏色、形狀的認知呢?
Read More如何使用磁力片來搭配繪本?
方法1_故事重現:
選擇一本繪本帶著孩子閱讀,讀完繪本以後,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用Connetix磁力片重現他們最喜歡的場景或角色。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重新建立他們理解故事的內容,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
方法 2_主題建築:
如果繪本故事中有特別的建築或結構,比如城堡或橋樑,可以讓孩子使用Connetix磁力片來建造它。這種活動將閱讀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可以提高孩子對故事的理解並鍛鍊他們的手眼協調和空間概念。
方法 3_故事擴展:
Read More常常有朋友或家長問我,要怎麼教孩子運算思維?不,事實上,他們問的都是,怎麼教孩子寫程式?要教什麼?用Scratch還是樂高機器人?
我知道他們的孩子才讀幼稚園或是國小,我都很誠實地說,其實他們學的「程式」跟業界電腦程式設計師寫的程式,差很多,不管是Scratch、Blockly或是搭配程式電路板、機器人,其實這些都是「教具」,透過這些教具,來學習「運算思維」。
Read More你知道冷靜瓶是什麼嗎?這個美麗夢幻的手作玩具聽說可以安撫兒童情緒的STEAM玩具,而且製作過程很有趣喔!這篇來告訴大家什麼是冷靜瓶?冷靜瓶的製作方式與技巧、還有冷靜瓶的不同主題玩法,如果你很好奇就繼續看下去吧!
Read MoreMagnetic tiles:Puzzle & Phonics
磁力片:拼圖& 自然發音
這幾天天氣終於放晴了!也孩子們試玩了一下英文小活動。
這活動是上班時,看外師教自然發音時,常常在白板,寫一些單字,把單字首字空白,讓孩子回答,覺得如果用磁力片直接吸在白板應該會添加一點趣味性。
Read More搓黏土也可以認識數字嗎?治療師最推薦的 4 種有趣玩法!
1. 學習數數與數字概念
使用雙面的數字物品圖卡
根據圖卡上的 數字練習配對
在情境中學習數字
像是
家長可以示範: 金魚吐出五顆泡泡
一顆棉花糖放在咖啡裡
白雲落下七顆雨滴
孩子可以一邊搓黏土做造型
一邊數數 學習數字的概念
讓學習數字 有圖案 也有文字! 學習更簡單
你是否擔心你的孩子聽理解能力需要增加?
或是總覺得小朋友注意力不好?
感覺跟他說話但孩子好像有聽沒有懂呢?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提升孩童聽理解
可以參考言言老師 提供的三種方法
從日常生活中調整 在一邊學習的過程 一邊玩樂
想培養孩子多一點表達練習
就需要給他等待及溝通的機會
家長可以嘗試在生活中
營造充滿溝通機會的情境
讓孩子培養要求、拒絕、打招呼、選擇...
今天跟大家分享五個遊戲
讓你成為孩子的大玩偶
孩子也有更多的口語表達練習
當家長把玩具給孩子的時候
別忘了要等待一下
給孩子摸索玩具
嘗試玩具遇到挫折的時機
這樣孩子還有與家長互動的動機
以下跟大家分享三種吹泡泡時可以教學的方法
1. 共同注意力及社交遊戲
在玩吹泡泡的時候
可以透過一起注視泡泡
培養共同注意力
提升社交能力
輪替轉換活動可以讓孩子跟家長輪流吹泡泡
一個人當吹泡泡的角色
一個拍打泡泡 或是 拿杯子接住泡泡
透過這樣的遊戲互動
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社交及輪替技巧
在語言表達中
敘事能力是一項相當高階的語言能力
當在敘述時,包含許多語言策略
像是需要相當的詞彙量、語法使用、認知能力
前後順序、因果關係、人際互動等等
復活節快到了,我對這節日非常不熟悉,但身在西方國家,覺得還是要簡單介紹給C認識一下,很多國外媽媽都會準備復活節驚喜籃,這次感官活動就準備了彩蛋籃的造型,這次使用素材也不同往常,使用了多種不同的材料,有彩米、蛋殼、乾草以及樹枝,好久沒玩彩米,這批彩米已經玩了3、4次了,C還是玩得好開心,彩米果然還是她的最愛,蛋殼則是第一次玩,她問我這是什麼,我說是蛋殼時,她還遲疑了一下,結束後,原本想收起來,C叫我別收,說她很喜歡,她等等還想再玩,傍晚吃完晚餐,又玩了一輪,看樣子她是真的很喜歡。
Read More臨床上經常聽到家長分享
自己的寶寶們常以單字表達居多
不太說雙詞結合句(例如: 襪襪拿拿) 或 小片語 (拿起來)
這時我們可以用什麼策略協助孩子呢?
你的孩子是否在跟你互動時
是眼神注視偏向在物品比較多?還是人比較多呢?
會不會讓你感覺好像跟他溝通時
他沒有在聽你說話呢?
你是否曾經碰過
請孩子收玩具準備出們上課
寶寶卻大哭大喊 :「不要不要!我還要玩」
情緒一觸即發不可收拾
連急著趕出門的家長
情緒也被扇動了
其實在處理孩子情緒之前
我們可以先試著了解孩子
產生情緒的原因
遊戲在孩子童年過程裡
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好好玩遊戲的能力可以滋養
孩子創造力 想像力及社交能力
透過探索遊戲的過程
開啟對世界的認知及摸索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遊戲發展的六階段
希望家長可以更了解玩遊戲的重要
週末我們用輕黏土做了可愛的「年年有餘」吊飾,這次算是我們第一次做的輕黏土活動吧,因為媽媽不太會玩黏土,還在學習摸索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