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子是甚麼? 每天都要一起玩教你5步驟搞定沉浮子 !
用寶特瓶、迴紋針和水,就能做出超有趣的科學小玩具,是不是很厲害!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閃亮浮沉子」科學玩具,透過水的浮力與壓力,變出一瓶七彩閃亮的水喔!
這個科學活動不但能當親子活動,使用在幼兒園課程設計上也很棒,而且材料便宜簡單,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出超有效果的科學玩具!
沉浮子是甚麼? 每天都要一起玩教你5步驟搞定沉浮子!
遊戲目的:
(1) 觀察水中浮力
(2) 阿基米得原理
(3) 帕斯卡原理
(4) 生活材料應用
(5) 提升科學興趣
適合年齡: 適合5歲以上觀察,7歲以上學原理。 準備時間: 30分鐘。 準備材料:
1. 寶特瓶1罐
2. 吸管數支
3. 亮片數個
4. 迴紋針數個
5. 尺1把
6. 剪刀1把
教學影片觀看
玩法步驟:
1. 最近帶小孩逛街,發現許多精品書店開始流行販售科學裝飾玩具呢!其實可以在家動手做唷!首先,將吸管剪成1小段6公分。
2. 再將吸管對折
3. 拿出第一支迴紋針,左右分別套進吸管管口
4. 接著,在第一支迴紋針下方串起第二支迴紋針
5. 然後,在套入第三支迴紋針,並在第三支迴紋針最下方,套入亮片1片,基本浮沉子就做好囉!
6. 現在,在寶特瓶內裝9分滿的水,再將做好的浮沉子依序投入。最後,將瓶蓋拴緊,就可以開始玩囉!
7. 現在,用手壓寶特瓶底部,哇!浮沉子都下降到平底了!好有趣唷!
8. 這個玩具除了讓小朋友觀察沉浮之外,還可以了解兩個原理:第一、『阿基米得原理』:浮沉子沒入水中的體積縮小、造成浮力減少,就會沉入瓶底;第二、『帕斯卡原理』:手壓迫寶特瓶、使得瓶內壓力增加,水會進入浮沉子中,浮沉子就會下降。浮沉子英文名為Cartesian Diver,還可以請孩子想想看,生活中有那些物品,也可以做成浮沉子呢?小玩具大學問,一起動手做做看吧!關於浮沉子原理,可點此看更多:https://goo.gl/5XjWme
復活節 ( 英文的“Easter”,或是“Easter Sunday”) 對台灣來說或許比較陌生,但是對西方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紀念耶穌復活,象徵重生與希望的重要節日。爸媽可以告訴小孩復活節的故事,一起玩有關復活節的遊戲或活動、佈置家裡。這篇也會說到,復活節的由來以及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 每年幾月幾號是復活節 ? 復活節可以玩什麼遊戲或活動?復活節為什麼要弄彩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