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傾聽孩子的夢,發現影響孩子情緒的重要線索,探討孩子的「夢境世界」!

孩子的夢境

你的孩子會做夢嗎?你的孩子有沒有半夜因為被惡夢驚醒大哭的經驗?其實從出生那天起,寶寶就已經開始會做各種各樣的夢了。不僅新生兒會做夢,就連媽媽肚裡的胎兒也會作夢。有專家曾經透過超音波觀察胎兒發現:胎兒會隨著夢境做出不同的表情。 

夢,是人類大腦的潛意識活動,也是人類情緒和心理活動的反映。走進、傾聽孩子的夢,就能發現影響孩子情緒的重要線索。

為什麼孩子會做夢?夢通常會出現在睡眠哪一個階段呢?

孩子的夢境通常和其醒時所受到的各種刺激有關,比如與媽咪的皮膚接觸、言語、氣息及環境的刺激等。孩子的夢大都出現在淺睡眠區,也就是初睡階段,這個時段夢出現的頻率較高;當孩子進入深睡眠狀態後,夢就比較少。因此,通常醒來後能夠比較完整回憶起來的夢,都是在淺睡眠區發生的,而醒後想不起來的夢境,則往往是在深睡眠階段發生的。

孩子對白天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會產生強烈的情感,並將它儲存在腦海裏。比如,當孩子白天在遊樂園玩耍或當他和爸爸一起玩模型玩具後,興奮的情緒會存留下來,晚上他自然便會夢見這些情景。做夢能幫助他感受這些情感的宣洩。

不同年齡孩子可能會做的夢

1~4歲的小孩,幾乎都有做過「不愉快」的夢的經驗;4~6歲的小朋友是作夢的高峰期,他們平均幾天就會出現一次惡夢,甚至一天可以做好幾回惡夢;至於6~12歲的小孩,也有28%仍有作夢的情形。

4歲以前的夢魘多半與「野獸」有關;5~12歲的惡夢,則慢慢走入生活化,開始與日常生活碰到的事情扯上關係;像是他們擔心被壞人帶走、他們害怕吃人的恐龍下個攻擊的對象就是他、他會恐慌昨天卡通演的那棵樹精,就是庭院種的那株「老榕樹」、還有你說「不乖」的小孩,會被捉去做成乳餅給人吃掉,也會使他們晚上惡夢連連。

每個夢境可能代表的意義

作夢對人來講是一種潛意識的情緒釋放,幫助人類在晚上將白天的緊張及不安宣洩出來。因此,在探索人類的夢境後,發現人類做夢可能代表的意涵,如下:

  1. 失足墜落:你有沒有體驗過那種快要睡著時,突然有種身體要往下掉的感覺?這種從高處摔落或是突然陷落的夢境,通常意味著自己情緒失控,或是對自己情緒失控感到恐懼的一種現象。

  2. 被人追,或是追別人: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認為夢到被追,通常是解釋做夢者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或者是做夢者內心有強烈的愧疚感,還有一些解釋認為那些在夢裡追逐你的東西,就是代表做夢者自己還沒有接受的事物。

  3. 全身脫光光:會夢到全身脫光光沒穿衣服,通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做夢者擔心自己不想被大家知道的事情曝光,另一種解釋是自卑,做夢者深怕別人都能透過表面看穿自己的弱點一樣。

  4. 受傷:代表做夢者可能想到過去曾經歷過的疼痛,或是情感上的傷害。

  5. 迷路:夢到迷路通常是代表著做夢者有種迷失的感覺,但在哪邊迷路很重要。如果夢到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那麼意味著自己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如何幫助孩子解除惡夢?

惡夢通常是近期內所有緊張情緒的發洩。瞭解孩子的內心緊張、尋找原因、幫助孩子平息衝突,這有助於消除孩子的不安情緒。 

為了讓寶寶儘量少做惡夢,父母平時就要儘量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緒和心態。白天不要讓孩子受驚嚇,也不要嚴厲的責罵、管教寶寶。而應多撫摸寶寶,並對他輕聲說話。生活在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中,自然就會減少寶寶做惡夢。 

鼓勵孩子將夢境講述出來,可以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情緒,並及時作出反應。美好的夢境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反之,惡夢則會讓寶寶產生驚恐。當孩子做惡夢時,父母們一定要去幫助他們。不過這時候,媽媽千萬不要馬上打斷寶寶的夢,而是應該要輕輕地拍一下寶寶,並把他抱起來,用手輕撫寶寶的臉或背,讓孩子恢復清醒後再入睡。通常當寶寶的惡夢被打斷後,再入睡後就不會繼續做同一個惡夢。

Credit @ 教育知識學園(作者: 湯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