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生活即是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分類?
什麼是「分類」?
分類就是將一堆看起來很相似的東西,根據屬性或概念將其分門別類,臨床上,我們常常訓練孩子建立分類的概念,但由於治療室的環境限制,職能治療師大多只能利用教具或圖卡,引導孩子做顏色、形狀、圖卡......等的分類活動,因此,我們常常鼓勵家長將分類的概念融合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學習得更好。
為什麼要學習「分類」的概念?
根據孩童認知的發展里程碑來看,一歲半到兩歲半的孩子就會逐漸地發展出簡單的分類概念(例如:形狀或顏色),對於孩子,學習「分類」到底存在著什麼發展上的意義呢?
1、觀察與模仿
透過我們講解與示範如何分類物品,例如,把紅色珠珠放進紅色盒子中、藍色珠珠放進藍色盒子中......等,在看著大人示範的過程中,孩子便在學習觀察,觀察大人是用什麼樣的概念在進行這個活動,以及思考要如何模仿操作?
而孩子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更是需要練習仔細觀察眼前的物品才能正確分類。
2、理解大人的指令
每一次我們請孩子做不同的分類活動,對於孩子都是一個能接收與理解新動作指令的機會,當孩子透過「聽」與「做」,便是在腦中建立一次新的經驗資料庫。
3、了解物品的屬性,並能做出區別
當孩子能成功將一些看起來很像的東西根據不同概念分類,除了代表著孩子學會了觀察、理解了指令,更代表著孩子了解眼前物品的屬性並且能作出區別。
例如:這個紅色的珠珠不是藍色的、這件是褲子不是衣服......等。
即使是尚不會說話的孩子,也很有可能透過分類而顯現出這樣的區辨能力喔!
別浪費每一個生活中可以練習分類的機會!
以下提供一些生活中可以練習分類的活動。
1、逛大賣場或便利商店
關於分類,沒有比大賣場或便利超商做的更好的地方了,因此,當我們帶著孩子去買東西時,就是一個非常適合教育的機會。
帶著孩子看水果區、生鮮區、餅乾區......不同區域分別有哪些東西?
讓孩子了解到,這些被擺在一起的東西都屬於同一種類,更大一點的孩子,我們甚至可以請孩子幫忙找要買的東西。
問問孩子:「你覺得牛奶會放在哪一區呢?」
讓孩子練習先找到分類的區域,再開始搜尋要買的物品。
2、衣服或鞋子
當我們要洗衣服或摺衣服之前,不妨邀請孩子來幫忙,並讓孩子練習用不同的概念來分類。
包括用顏色分類、用家庭成員分類、用屬性分類(上衣、褲子、襪子、內褲等)......等。
不僅能讓孩子練習分類,也能讓孩子享受和父母一起做家事的樂趣。
3、碗盤餐具
吃飯前準備餐具、飯後收拾以及洗完碗後將餐具歸位。
這些過程都能邀請孩子一起幫忙分類,將碗盤、湯匙、叉子、筷子、杯子......等分開放好,更大一點的孩子,我們甚至可以教導孩子更細微的分類概念。
例如:將吃飯的碗和喝湯的碗、喝咖啡和喝果汁的杯子分開放......等。
4、硬幣
讓孩子練習根據大小與花樣,分類1元、5元、10元、50元......等。
平常買東西付錢之前,也能請孩子在一小堆硬幣中拿出指定的硬幣,例如:小明,媽媽還少一個十塊,這些錢錢哪個是十塊錢?請拿給媽媽。
練習自己拿給店員或投進自動販賣機中,不但能夠練習分類的概念,也能從中建立對錢幣的認識。
5、玩具
帶著孩子收玩具時,不妨帶著孩子分類自己的玩具,例如:洗澡的玩具、積木、娃娃、拼圖......等。
讓孩子練習將不同種類的玩具放在不同的盒子或櫃子中,並建立將玩具收拾整齊的生活習慣。
6、冰箱裡的食物
對於冰箱內食物擺放的位置,大部份媽媽都會根據食物屬性和使用頻率做分類。
當孩子較大些,我們可以把這些規則教給孩子,調味料放哪、飲料放哪、生鮮食物放哪……等。
並讓孩子有機會可以協助我們將超市買回來的食物放進冰箱中正確的區域。
7、書籍
若家中有書櫃,不妨也教導孩子如何將書櫃整理整齊,根據書的種類(雜誌、繪本、小說......等),書的主人或書的大小來分類放好,讓孩子練習整理書籍的過程中,也能學習到分類的概念。
8、垃圾
倒垃圾時,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垃圾分類的概念(例如塑膠、紙類、鋁罐......),並教導孩子資源回收桶與一般垃圾桶的差別。
讓孩子練習在喝完飲料或拆開玩具後自己分類垃圾,幫助孩子從小就建立好的環保觀念!
以上都是生活中可讓孩子練習分類概念,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自理的活動
快點試著帶著孩子練習吧!
讓生活成為孩子的老師,讓學習融入在每天的生活裡!
Credit@吳姿盈 職能治療師
在這裡,我希望藉由分享遊戲活動與教養觀念,幫助每一個孩子與家庭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