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構造「翻翻書」太酷了!血液循環、骨骼、腦、五官一次完整了解
不曉得大家都是如何教孩子認識身體的?我覺得用科普類繪本是一個很棒的方法!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系列「 身體主題科普翻翻書」,每一本都是我們親自讀過、翻過覺得很值得推薦,若想更近一步了解就繼續看下去吧!
📍分享書籍:
水滴文化:我的身體奧祕大發現
Usborne:Look inside your body
Usborne:Look inside what happens when you eat
這些書究竟差別在哪呢?一起來看看吧
-
身體繪本介紹
Usborne在科普領域是國際頂尖的出版社,他們編制的內容非常具知識性,插畫豐富,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艱深的運作原理,這是為何我喜愛入手它們家的書做為科普教材的原因!
它旗下的 科普翻翻書 有三個系列, 分別為Peep Inside (3y+)、Look Inside (4y+) 和See Inside (6y+),差異主要在「年齡層」和「內容深淺」做區隔,其中See Inside是這三個系列中,內容和知識性難度較深也最完整的一個系列,讀原文版會遇上不少專有名詞,因此很推薦從水滴文化代理的中文版「小翻頁大發現」系列入手!
「我的身體奧祕大發現」是See inside系列的中譯版,它的內容相對完整深入,在 血液循環、 骨骼肌肉、 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 腦部與五官,皆有詳細的介紹,其中血液循環的運作原理寫得超棒,搭配圖解讓孩子很好理解!
學生時期明明也讀過不少健教課本,但課本並沒有讓我真正讀懂運作的核心原理,反而這本書讓我自己都收穫很多,教孩子也更直接抓到運作邏輯重點,不必死背!
「Look inside your body」則是最有名且普及的一本,這本書是人體各部位全面性的介紹,非常具知識性,和前者相比,前者在身體系統運作原理討論得比較深入,而這本適合初學第一次認識各種身體器官的孩子喔!
「Look inside what happens when you eat」則是將重點放在「 身體消化系統」和各種「 食物營養素」攝取對身體的幫助和影響,他的呈現是把各種營養素化身成可愛角色,到身體裡幫助運作,非常淺顯易懂,孩子也超喜愛這本書!醫學結合飲食教養的這部分超棒的!
以上都是不錯的身體科普繪本,無論是作為課外讀物或延伸教材,都是很棒的選擇,推薦給大家喔!
延伸手作「身體器官圖卡DIY」
這次我們要帶孩子認識身體器官,一起來DIY器官圖卡吧!
材料準備:勞作圖檔、色筆、剪刀、雙面膠(或膠水)、厚紙版
製作方法:將圖卡著色剪下,貼在厚紙板上即可,可讓孩子練習放到身體正確位置喔!
-
書本資訊:
水滴文化:我的身體奧祕大發現
Usborne:Look inside your body
Usborne:Look inside what happens when you eat
【文章出處】
Fairykids x 親子玩學趣
復活節 ( 英文的“Easter”,或是“Easter Sunday”) 對台灣來說或許比較陌生,但是對西方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紀念耶穌復活,象徵重生與希望的重要節日。爸媽可以告訴小孩復活節的故事,一起玩有關復活節的遊戲或活動、佈置家裡。這篇也會說到,復活節的由來以及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 每年幾月幾號是復活節 ? 復活節可以玩什麼遊戲或活動?復活節為什麼要弄彩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