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孩子的專注力?3個讓孩子訓練專注力的好教具
你是不是每天都遇到這樣的狀況? 孩子坐在書桌前,但好像整個人都在放空,於是每個爸媽就開始爆炸三部曲,剛開始輕聲提醒,再來開始警告,最後大爆炸? 然後問孩子 : 「你到底有沒有在專心?」
現在爸媽最困擾的事情,就是在這個充滿聲光刺激、資訊爆炸的時代,「專注」已成為孩子最珍貴、也最稀缺的能力。它影響的不只是學業表現,更關乎孩子的情緒調節、自我控制與學習動機。當孩子能把心思放在當下、從玩樂中建立專注的節奏,這就是一個大腦在學習如何整合、判斷與思考的過程。對爸媽而言,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主要的目的就是是在幫助他在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能擁有面對挑戰、穩定前進的內在力量。
那麼,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讓孩子好好地培養他的專注力呢? 首先我們先從了解「專注力」這個名詞開始,知道關於專注力的內容,才能知道怎麼來幫孩子好好的訓練唷 ! 當然,市面上也有許多專業設計的幼兒專注力訓練教材,能針對不同年齡層,循序引導孩子發展出穩定而持久的專注力。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的了解,用甚麼方法或者是好教具,可以來訓練孩子好好的培養「專注力」喔!
專注力是什麼?為什麼每個爸媽都很在意專注力?
專注力其實是一種心理能量的聚焦,指的是孩子在面對任務時,能將心思穩定放在當下、不被外界刺激干擾的能力。相信自己有孩子的爸媽都發現,孩子的學習成果、情緒穩定度,都與專注力的好壞密切相關。當幼兒能專心玩玩具、聽故事或完成簡單任務時,代表他的大腦在進行有序的訊息整合與思考,這就是幼兒專注力訓練的起點。
上了小學之後,學習內容會變得更複雜、更抽象。這個時候如果專注力不足,就容易出現寫功課拖延、上課分心、考試粗心……等問題。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爸媽可以透過專注力訓練遊戲,像是記憶配對、數字尋寶或節奏模仿,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持續注意力」與「選擇性注意力」的方式,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有哪些種類?可以被訓練嗎?
ㄧ直以來,大家都以為專注力是一種像是英文會話能力,繪圖能力這種單一能力,但實際上,專注力其實不是單一線性的能力,而是由幾種不同子能力組成的唷 ! 我們從心理學裡常見的專注分類包括:
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 Selective Focus):對某個突發刺激或重要細節作出快速反應。比如老師突然在課堂上舉手問問題時,孩子能立刻將注意力集中到老師身上。 這也是孩子需要訓練的最基礎能力。
持續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 / Vigilance):指的是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對一件事情的關注。像孩子做功課、聽課,就是在用這種注意力。
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在眾多刺激中,選擇要注意的那一項,同時忽略其他干擾。比方書桌旁有聲音、有玩具,孩子仍能專注在寫作業。
交替注意力 / 轉換注意力(Alternating / Shifting Attention):能在不同任務或認知要求間切換焦點。比如從「讀題目」切到「算式」再回來「檢查」。
分散注意力 / 分配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 / Multitasking):這是代表同時處理多個訊息或任務。但這邊通常不會要求小學生,因為各項任務干擾大,效率反而下降。
以上這些不同的專注力的種類,並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彼此之間會交互作用。重要的是:這些子能力都可以透過設計、有策略的方法去訓練與加強。
在「持續注意」訓練中,用 番茄鐘、分段練習、小里程碑 等方式,逐步延長孩子能持續注意的時間。
在「選擇性注意」方面,可以用 干擾測驗、找不同、聽覺過濾遊戲 引導孩子學習在干擾中挑選目標訊息。
要強化「交替注意」與「轉換能力」,可以做 切換任務遊戲(比如先做圖形分類,再跳到數字計算,再切回來)或規劃複合任務流程。
而「分配注意力」則比較適合高年級或成年後練習,但在小學階段仍可用簡單的雙線任務遊戲慢慢引導。
「集中性注意力」可以透過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對某個目標做反應(如反應刺激遊戲、閃現出題目選答案)來鍛鍊。
那身為爸媽,除了跟職能治療師一起合作之外,在家裡可以怎麼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呢? 有一種訓練方法,名為「舒爾特方格」(Schulte Table)。舒爾特方格是一種國際上被廣泛運用的專注力與視覺搜尋訓練法,最初由德國心理學家 Walter Schulte 所設計,目的是用來提升人在閱讀與學習時的注意速度、視覺範圍與持續專注力。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個由 5×5(或更大,如 6×6、7×7)格子組成的方格中,隨機排列數字 1 到 25。孩子需要在最短時間內,依序找出所有數字並指出位置。這種看起來很像是遊戲的方法,其實是同時在訓練三項專注核心能力:
視覺掃描力:眼睛在方格中快速搜尋正確目標,提昇閱讀速度。
持續專注力:在過程中不受干擾,持續搜尋到結束。
轉換與抑制控制:面對錯誤或干擾時,能立刻修正焦點。
如果熟練之後,可以變成不同的版本,比如說:
改用英文字母、符號、注音或是顏色,讓孩子訓練更廣泛的辨識與分類能力。
設定雙任務,例如:同時讀出紅色數字或圈選偶數。這能強化交替注意與工作記憶。
使用限時挑戰或計時回顧,建立孩子自我評估與時間感。
對孩子而言,舒爾特專注力訓練法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它是透過視覺與腦部的協同工作,讓專注變成一種「可被看見的成果」,而且還在過程中,讓孩子覺得有趣 !如果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就能有效提昇閱讀理解、計算專注與考試穩定度喔 !
3個培養專注力的教具介紹
了解了注意力的種類之後,那今天就要來實際介紹三個跟訓練專注力很有關係的教具,分別是WOOMA舒爾特專注力訓練機、LJ高效多功能時間管理鬧鐘,以及LJ兒童顯微鏡相機,這三個教具,都是為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而特別設計的喔 !
LJ高效多功能時間管理鬧鐘
這台 LJ 高效多功能時間管理鬧鐘,看起來就像是個鬧鐘,但它其實是在幫孩子默默鍛鍊三種關鍵的「專注力」──持續注意力、選擇性注意力、還有交替注意力。
孩子在操作的時候,首先要設定時間、按下開始,眼睛盯著那個橘色時間圈一格格縮小,這過程其實就是在練持續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能在一定時間內穩定地把心思放在一件事情上,不被外界吸走。
當鬧鐘在倒數時,周圍一定會有各種誘惑(玩具、貓、零食),但孩子得學會「過濾掉不重要的聲音與畫面」,這其實就是在強化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時間圈變成一種可視化的焦點,讓孩子的注意力有了「錨點」,不再被隨意拉走。
而「番茄鐘法」的循環設計:15 分鐘專注、5 分鐘休息、再回來專注,這個切換過程正好訓練交替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孩子得在「動」與「靜」之間快速切換,從放鬆模式回到任務模式,學會大腦的「開關控制」。
這台小機器其實是一個「專注於節奏的訓練器」,讓孩子能很直覺的感受時間,並學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全力以赴、在結束時學會放鬆。
WOOMA舒爾特專注力訓練機
第一次看到 WOOMA 專注力訓練機,老實說真的很像是一台迷你計算機(笑)──方方正正、按鍵排列整齊、還會發光發聲。但它其實是一台讓孩子邊玩邊訓練專注力的「腦部健身機」。裡面附有120張遊戲關卡,比如「找數字」、「打地鼠」、「圖形記憶」這些遊戲模式,簡簡單單的遊戲,都是在訓練孩子的大腦反應速度、專注穩定度和記憶力。
尤其是這次二代的升級,還加了注音訓練題卡,小朋友可以在遊戲中練拼音,完全打中幼小銜接那一段最關鍵的時期。
在「打地鼠模式」或「圖形記憶模式」中,孩子必須即時對出現的圖案或聲音作出反應,這正是訓練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的好方法。孩子需要在瞬間專注於特定刺激,判斷並作出反應,這會提升他們在課堂上「聽到關鍵指令」或「看到關鍵訊息」時的專注反應速度。
而題卡像「舒爾特方格」與「視覺訓練」任務,需要孩子在干擾中尋找正確目標(例如數字順序、指定顏色或圖形),這正是訓練他們過濾無關資訊,能幫助孩子在吵雜、刺激多的情況下仍能維持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
還有一個"短時”的特點,WOOMA 設計成每日固定10 分鐘的短時訓練,讓孩子學會在一段穩定的時間內保持專注完成任務。透過不斷重複與進階關卡挑戰,孩子的注意時間能逐漸拉長。這就是在鍛鍊持續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也能幫助孩子延長做功課或閱讀的耐心。每天花10分鐘,訓練一個專注的小腦袋唷!LJ 兒童 STEAM 顯微鏡相機
而第三台的 LJ 兒童 STEAM 顯微鏡相機,則是一個「打開觀察力」的開關。有沒有發現孩子甚麼時候最專心? 那就是孩子對自己發現的小細節,總是感到特別有興趣。蹲在地上、屏氣凝神地盯著小東西看,比如說看著螞蟻排隊走路,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其實就是專注力訓練的最佳環境。
用了顯微照相機,對準一個小目標,慢慢對焦,手、眼、腦都要協調一致,這是在訓練孩子的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而觀察細節需要時間,孩子一看就是十分鐘,完全忘記時間,這是跟持續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有關。周圍再吵、有貓經過,孩子還是盯著那片葉脈,彷彿這一刻只有自己,就是上面說到的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囉 ! 有些在家裡坐不住的孩子,在那瞬間,你會看到他變成一個真正投入觀察的小小研究員。如果說,家裡的專注力訓練是「安安靜靜的態練功」,而這台 LJ 顯微鏡相機,就是「開開心心的野外實戰」。好奇心一旦被點燃,專注力自然就跟著長出來。
了解了這三台有趣的機器,這次也請Yirou 𝕝𝕝 美感育兒的生活實踐 ,實際的使用一陣子,再來跟大家分享實際的使用經驗。
部落客實際體驗分享
小一學習型態的改變,在幼小銜接階段,宥宥與我就有意識的提相關的教玩具,希望在遊戲過程養成基礎能力,像是視知覺能力、訊息組織能力、邏輯力和持續的專注力等。小一前的暑假更加入日程表安排和任務表的環節,希望透過日常練習,能降低在學習環境改變時的緊張感。
真正進到小一生活後,更能感受到,「自律」跟「專注力」不是光靠千叮嚀萬交代,就會自己長出來的。以前在幼兒園,時間感對孩子來說很模糊,可是上了小學之後,寫功課、收書包、洗澡、閱讀、遊戲,每一個環節都卡得更緊密,轉不過來的大人甚至比小孩還焦慮。
把時間主控權交給孩子,事半功倍
剛開學那幾週,寫功課真的是我們陣痛期最有感的狀況之一。拖拖拉拉、身體動來動去、粗心大意寫錯,「快點去寫作業」、「專心一點」這句話讓我跟宥宥無力,於是我們重新調整了方式,開始嘗試了使用番茄鐘的方式。
番茄鐘是甚麼呢 ? 概念很簡單,其實就是將時間切割為「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為1個番茄鐘,4個番茄鐘後進行一個長時間的休息。依孩子狀況我們先約定10分鐘的工作時間,「寫10分鐘,鬧鐘響就可以休息5分鐘」,5分鐘休息可以動一動、喝個水或牛奶等等,再繼續完成該做的功課。習慣新的學習節奏後,會根據每天的作業量,稍微調整工作時間的長度,由他自己轉時鐘的計時旋鈕、自己按開始,那種「這是我決定的」的感覺,就會增加他的主動性,
在幼兒園時就開始用可視化的計時鐘,上小學後換成這個LJ高效多功能時間管理鬧鐘,左邊可以正、反倒數,右邊則是數位顯示的圓形時鐘,搭配中間的數字時間和日期標示,在練習時間管理時很有幫助,大大提升了自律的能力。
晚餐後自由玩、畫畫,或者洗完澡前的閱讀時間,會設定30~60分鐘,他就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要收拾。而且電子鐘沒有滴答聲,書桌前、房間裡安靜,孩子就不會被聲音干擾,心情也比較穩。
雖然電子型在切換功能時需要按一下按鈕,比傳統的多幾步,但只要一開始設定好,計時的部分孩子操作完全沒問題。
啟動遊戲模式,換個方式玩出專注力
用桌遊當做前置練習,像視覺追蹤、邏輯、手眼協調這些能力,都是為了培養進入小學的基礎能力,但在較零碎的時間,好好玩一場桌遊會比較有難度,有時候甚至連親子互動都有點奢侈。
這台WOOMA舒爾特專注力訓練機,對於3C使用度很低的宥宥來說,是一個很新鮮的玩具。從五大認知能力─舒爾特、視覺、聽覺、圖形排序、注音,去設計題目卡,將卡片插進遊戲機就能開始玩中學,實在是爸媽的救星!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宥宥不太熟設備的操作,拿的不太順、按太大力卡片就移位重新開始,好怕他遇到挫折就放棄。好在題型真的很多元,不是那種一看就膩的玩法,從找數字、圖形排序,到注音辨識、聽覺反應都有,同一張題卡挑戰破紀錄、跟我們比誰比較快、在等餐的時候拿出來玩、寫完功課當「轉換腦袋的儀式」,「我必須專心聽清楚」、「我想再試一次」的動力,比媽媽碎念有效多了,而且可以相較輕鬆的維持親子互動。
裡面還有三種內建遊戲模式,不用卡片也能玩。我後來發現,越是短時間的挑戰,越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完整拉回來。而且這台我也會不自覺一直玩。真心覺得如果能加上卡榫和耳機孔,讓聲音只有自己聽到,同時卡不要太容易移位的話,這台簡直神器!
學習的主動性,讓「專注」自然發生
在幼兒園時沒有下課時間,活動都是團體安排。進小學之後有固定下課鐘聲,他才第一次感覺到「這10、20分鐘是自己的」。然後他就開始去操場邊、花圃、角落撿落葉、找蟲殼、翻枯枝,甚至撿到死亡的昆蟲,也會小心地帶回家觀察。拿著LJ 兒童 STEAM 顯微鏡相機,架起腳架,放大120倍,調整焦距仔細看,不用貼眼睛、螢幕又大,我在旁邊看都會和他一起深吸一口氣讚嘆,喜歡的就按下快門記錄,他充分體驗到「當一個研究員」的感受。
「事情變得有目標」的狀態,幫助宥宥在「不想去上學」的心情中,找到一個動力,甚至讓他自己說出上小小學比幼兒園好玩!看著宥宥專注在他喜歡的事物上,能夠專心並且投入。這台兒童顯微相機,不管是在家或帶出門,對他來說不只是工具,而是「他自己的研究設備」,渴望的知識就在眼前,需求被滿足了,也回饋到他回日常作息時的情緒穩定度與專注力。
從有意識的育兒教養到現在,孩子的表現讓我深深體會到,「我想要孩子學會的事」,必須把它變成「他自己也想做的事」!小一新生的學習調整和適應真的很有挑戰,但當孩子願意慢慢掌握自己的節奏,身為媽媽的我,真的安心也輕鬆許多。
專注力不是坐好就有,自律也不是叫他聽話就會有。孩子需要可以掌控的工具、能投入的目標、還有能被允許練習的空間,再加上我們正向肯定他的努力,孩子的成長真的看得見!
結語
專注力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可以被練出來的。就像騎腳踏車一樣,一開始搖搖晃晃,但只要找到平衡點、願意多練幾次,就會越來越穩。孩子的專注也一樣,我們都知道,用命令或是壓迫的是沒有太大的用處,又會傷害親子關係,專家告訴我們,真正訓練好專注力的過程,是靠「方法」和「節奏」。有的時候用遊戲慢慢引導,有時是用時間管理器讓他感受時間的流動,有時則是帶著顯微鏡去觀察世界。
不用急著要求孩子馬上變專心,只要每天一點點、穩穩地練,你會發現孩子漸漸能靜下來、能撐久一點,甚至會開始主動投入。到那時候,你會知道——原來專注,是被我們陪出來的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