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樣不同種類、不同材質、不同組建方式、不同主題….的積木,提供了孩子非常完整且全面的操作經驗,積木創作過程中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歷程,過程當中不僅僅是完成作品,更多的是過程中與對作品的設計與執行方式,還有與他人的互動合作,最後的作品介紹與分享更是表達能力與情緒調節的過程。
不管是堆疊方式的操作或是鑲嵌組合的方式,必定牽涉到數學的概念,透過積木能夠將像是長度、大小、量測、比較、數數、估計、對稱、平衡等數學主題內化在孩子心中。同時也幫助孩子奠定自然科學探究的基礎,包括觀察、假設、分類、實驗、量度、分析等,在探究過程中,如果遇到假設錯誤的情況,便需要重新拆解再組裝。這些過程,恰恰與我們現在在談的STEM教育有著高度的關聯。
當我們談到STEM教育,從學習領域的角度來看,S (Science科學)、T (Technology技術)、 E (Engineering工程)、M (Math數學),在積木的操作過程中,每一個領域都包含其中,並且穿插運用,最終順利的將作品完成。孩子在組建積木的過程中,有一種情況是將已知的學科知識或常識運用在作品創作裡;另一種情況則是透過積木的操作,進而熟練或是接觸某一個新的知識概念,而且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建立,這些就非常符合STEM教育的核心精神。
當您還在想著該怎麼樣陪伴孩子建立STEM素養?或是想要尋找適合孩子的STEM教育活動,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多做一些思考,許多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幫助孩子拓展視野,擴展生活的經驗,您身邊隨手可得的積木玩具,就可以發揮莫大的功能,在大人適度的引導之下,用積木開展孩子的STEM經驗,豐富孩子的STEM視野!
註1:幼兒園新版品質評估表中,對於學習區給出了以下定義: